近日,深圳官員表示,今天的深圳不適合養豬,合法的養豬戶也要通過產業轉移搬離深圳。話音未落就在網上引起熱議。
為了供港賺外匯 深圳曾支持養豬
*,深圳與香港接壤,在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之后成為zui早的經濟特區,它也被視為改革開放的“試驗田”。深圳官員表示,當年寶安養雞養豬出口香港賺取外匯,能解決一些經濟上的問題。
剛實行改革開放的時候,深圳相對現在來說比較落后,養豬是*產業,*產業占比較大。那時積極養豬除了能夠解決深圳本地人的肉類供應,還能供港賺取外匯,何樂不為?
今非昔比 深圳已不適合養豬
深圳官員表示,這么多年過去了,深圳的土地承載力難以為繼,城市開放度、排污總量和汽車保有量等等已讓深圳不堪重負。目前,深圳合法的養豬戶也要通過產業轉移、補貼機制轉移出深圳。
改革開放之后,亞洲“四小龍”新加坡一直是中國各大城市學習的榜樣。現在的深圳希望順應時勢,學習新加坡等地的做法,主動將養豬產業移出,試圖以此釋放土地資源,優先發展具有競爭力、高附加值的金融、科技等新興產業,這種做法無可厚非,也是深圳發展的必然。
新加坡禁止養豬也有代價
新加坡獨立以來,堅持實施一以貫之的發展策略,緊緊抓住產業轉移機遇,用一代人的時間將資源貧瘠、基礎薄弱的小國打造成為東南亞*發達國家、世界上人均zui富裕的國家之一,創造了“新加坡奇跡”。
新加坡決定從1988年底起,停止國內養豬,所需豬肉及制品全部由商務部門進口解決,將更多的資源用來產業升級,發展低污染、低能耗、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。
現在新加坡豬肉的主要供應國是中國、馬來西亞等。由于全靠進口,當地消費鮮豬肉的銷售價格較高,好在當時新加坡產業已經成功升級,已是世界上人均zui富裕的國家之一。進口肉雖然貴一些,但當地民眾收入提高后還是能吃得起,生活質量并未受影響。
產業升級轉移 深圳GDP農業占比去年降至零
創新才能帶動產業升級 |
深圳作為國內發展歷史較短的一線大城市,在經歷30年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發展之后,GDP農業占比已經在去年降至零,市場已經證明深圳不適合養豬。
市場已經證明深圳不適合養豬
深圳市統計局在去年針對深圳包括種植業、林業、畜牧業、花草、漁業等多個*次產業范圍內的行業進行統計發現,深圳2011年的*產業的增加值為5.07億元,與此同時,2011年全市生產總值為11502.06億元。比較可以發現,農林漁業的比重太小,連0.05%都達不到,所以四舍五入就統計為零。
深圳*產業2011年的增長率為-22.3%,相比于絕大部分城市的正增長,深圳的農業等*產業明顯處于萎縮狀態。深圳也是全國*農林漁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為零的城市。
深圳整個*產業的增加值僅為5.07億元,養豬的產值更為有限。2011年深圳全市生產總值為11502.06億元,比上年同比增長10%,經濟總量在全國內地大中城市中繼續保持第四位。*產業逆市大幅下降這也能說明深圳不適合養豬。
養殖業利潤縮水嚴重 賠錢的生意沒人做
在中國,生豬價格漲落有一個非常明顯的“豬周期”,即三年為一個周期。從今年年初開始深圳生豬價格就處于“谷底”,在生豬價格持續低迷和高成本的雙重擠壓下,養殖業利潤縮水嚴重,部分養殖戶出現虧損。
以前飼料、人工等成本低,豬價較高的時候一頭豬能掙700元,現在一頭豬只掙100-200元,還有部分豬場因疫情導致小豬的存活率低,經營甚至處于虧損狀態。
深圳產業轉型升級已經開始
深圳計劃逐步轉移1萬家低端制造企業 |
近年來,隨著城市化、工業化的推進,深圳逐漸放棄了生豬養殖,同時,隨著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城市化進程加快,散養戶呈下降趨勢。
深圳產業轉型升級速度快
做生意的人目的是為了*,養豬這樣高風險、低利潤甚至賠錢的生意自然沒人做。以前深圳有200多家養豬場,不僅滿足本地人的需求,還要供港換外匯,到去年深圳僅剩三五家養豬場,而且都在往外搬遷。目前,深圳本地豬肉供給只能保證一成以內,其余九成都靠外地供應。
根據去年的統計數據,深圳四大支柱產業:金融、物流、文化和產業的增加值占GDP的一半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迅猛,生物醫藥、互聯網、新能源等產業的增速都超過20%,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。養豬與上述高附加值、高科技、低污染的產業相比,產值已經不值一提。
結語
深圳不適合養豬是產業升級轉移的大勢所趨,希望深圳能夠在城市資源接近極限的情況下,成功實現產業升級。